欢迎光临 注册 登录 留言 收藏 演示 首页


[配音经验技巧]孙悦斌:老孙配音心得1-4

http://www.uupei.com  2010/3/11 14:03:59  优优配·配音经验技巧
标签:孙悦斌 配音演员
孙悦斌:老孙配音心得1-4
  孙悦斌,从事配音工作二十年,男,著名配音演员,现任北京世纪名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要作品有:
【译制片】《豪门恩怨》、《勇敢的心》、《幸福的明天》、《野玫瑰》、《圣徒》、《完美的世界》、《人猿泰山》等中的男主角。
【国际公映大片】《拯救大兵瑞恩》、《断剑》、《超速》、《珍珠港》等中的男主角。
【国产影片】《唐明皇》寿王;《武则天》中的李治;《汉宫飞燕》中的皇上;《雷雨》中的周平;《小井胡同》中的小环子;《夜宴》中的太子无銮;
【国产电视剧】《记忆之城》朱今墨《日月凌空》
【动画片】派大星(海绵宝宝中的粉红色海星)
【广告、专题节目】
《中国石化》形象片、《中国石油》形象片、《中国网通》形象片、《中国电信》形象片等近百个中外知名品牌的各类广告片或专题片。
2005年被中国传媒大学主持艺术学院聘为教授,被学生称为“最有魅力的麻辣老师”。

  老孙配音心得第1章-第4章:

  1、“话筒”其实是不同听者的“耳朵”

  话筒对一个从事语言工作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几乎是天天相伴形影不离。但当我问到许多人“话筒”是什么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往往是——麦克风、扩音器……甚至有人叫它“电喇叭”。即使是从事语言工作几十年的人,也仍把它当作机器或设备之类的东西。所以对它说起话来就象对机器说话一样,完全失去了生活中语言自然表达的本能,而进入了一种所谓职业化的误区,也就是潜意识中的录音棚状态。这种状态是长期以来不当的习惯所致,它对于一个初学者或还没有任何录音习惯的人来说,是最可怕的。

  其实我们的潜意识往往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从而发出指令,支配我们动作、表情、语言等行为,这个指令如反复的在同一环境下出现,就会形成习惯。如果这个习惯是在正确方法引导下慢慢形成,那么它将是让你逐渐投入全身心创作,并体验到其中最大乐趣的好习惯;相反,一但养成不当的习惯,就要花相当一段时间来摆脱。

  然而,一个习惯也会由于不同的环境及时空而产生“不习惯”。比如,一个有着出色演技的演员,在导演、编剧以及拍摄现场所营造出的规定情景中,与对手真挚的交流;演员本真的瞬间、忘我的境界被摄影机和同期录音设备丝毫不差的记录下来,那一刻,演员甚至会忘记自己在表演,完全进入到角色的剧情中,真是一段完美的演绎。但当这个演员走进录音棚为自己配音时,却往往找不到感觉,无法还原在现场拍摄时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同样是这段戏,同样是这个对手,也同样是自己演的,怎么换了个环境就配不好了呢?因为录音棚里没有灯光、道具、现场环境,甚至没有对手,能看到的只有被剪辑好的画面和一支话筒。演员的注意力也不再是与对手的交流,而是要完成画面中自己所饰演角色的有规定长度的“口型”了。对于一个没有配音经验的演员来说,是从一个全身心忘我投入的表演状态,转变为对准口型,还原现场状态的纯技术性工作,心理及生理上都会极不适应,一时找不到感觉。这时,他就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录音棚状态了。有很多演员第一次进棚都是由于两种状态的差距,对口型技巧的陌生,加之导演及录音环境带来的紧张,最终放弃自己配音,要么采用同期声录音,要么一直启用专业配音员为自己配音。这个例子说明,建立正确的录音棚状态,对于一个初学配音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反之,对于那些已形成不当的习惯,或有一定录音棚经验,但走入误区的人来说,如何能还原自然表达的语言本能就更重要了。

  我相信在生活中,任何人说话的意识,都是想向对方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并没有对着话筒录音或需要技巧,使自己的声音更好听的念头。说话的音量或吐字,都会随场合、相互的关系,或谈话的内容,及此刻的情绪而本能的自然调节,语言听起来是自然的、流畅的、生动的、也是恰如其分的,特别是带有个人特色的。即使是对于一个有着丰富话筒经验,或养成不当录音习惯的人也不例外。因为他所处的是自然环境,而不是录音棚;面前的是好友或亲戚,而不是话筒,说的是心里想说的话,并非稿纸上的方方的字。所以,他的语言是本真的、灵动的、无技巧的、更没有使自己声音更好听的念头。好!这下终于找到了障碍我们语言本能自然表达的原凶了。原来是一个不当的意识,一个多余的念头。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自然的语言本能,关键是在话筒前如何还原它,而去除影响这种语言本能的意识和念头的方法就是——请先把“话筒”当作是不同听者的“耳朵”吧!挚此一念,以祛杂念。

  2、“声”源与“音”律

  一般我们总认为所听到的"声音"是一体的,是一个东西,其实“声”与“音”是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认为“声”是指“声源”。一切有质量的物体碰撞,磨擦,或震动都会发出声响。就拿乐器来说,鼓锤敲击鼓面,琴弓磨擦琴弦,手指拨动琴弦都会发出声响。但只是基于不同材质所发出的不同音色的基础声源而已。而“音”是指“音律”。是基于声源之上的一条旋律,通常我们都认为只有演奏音乐和唱歌时才有旋律存在,而说话时并无旋律可言。其实语言中的旋律性是非常强的。就拿普通话和地方方言来做对比,同样一个词汇,有时吐字方式都相差不多,但语言中的旋律却是完全不同的。普通话是由四声规范而形成旋律的,地方方言中的旋律已不是规范的四声而形成的了。我们人类靠声带发出“声源”,再由不同的吐字方式和不同的“音律”,呈现出种类繁多的语言样式。了解了“声源”及“音律”的概念,我们便知晓了这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变化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就象一位钢琴大师在演奏一架非常好的钢琴,好钢琴只是提供了美丽的声源及音色,而钢琴大师的演奏技巧和对旋律的诠释,才付与了音乐的灵魂。在语言中美丽的声源及音色,只是一副好嗓子。而吐字的修饰处理及对旋律的组织诠释,才是语言中完美的关键。

  我们人类的‘声源’是由气吸冲击声带产生震动再经共鸣腔体共震扩声而发出的。那么我们的声带和共鸣腔体大多是受父母的移传而来,是无法选择的先天条件,音色及音质的优劣,先天条件起了决定性作用。能拥有一副音色独特音质华美的好嗓子,当然算是令人羡慕的天富,而先天条件不足的,也可通过后天的训练得以相对改善。但音色及音质的改善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因为声带是人体器官中老化最慢也是最难改变的。一个人从年轻到老年音色及音质的自然变化是极小的。所以想改善先天条件,首先要有正确得当的训练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调整相应的练声技巧,然后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训练,所谓的“先天条件”也会转变。

  如果说对“声源”改善的方法,只是对我们人体的一个实体发声器官及腔体的转变,那么对“音律”的改善将是从我们的语言习惯和意识层面开始的,可能不比对“声源”的改善更容易。我们知道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就象去掉乡音或掌握一门新的语言。不少老外在中国很多年,中文说得很棒了,但一听还是老外说的。这是因为环境的习染,虽然能帮助调整吐字的标准及规范,但悠远的文化和不可复制的民风,却根深地固的影响到我们意识层面,对支配“音律”细微变化的语言特质及内涵。所以改善“音律”绝不是蛮力所及,需细心感悟语言中“音律”的妙趣。

  3、语言中的“体,相,用”

  我们人类的语言,是由气吸冲击声带发出的声音,再由口齿唇舌吐字器官的修饰及规范,形成了我们人类一种特有的传达信息的声波-----语言。而我认为,语言中又有“体,相,用”三个基本元素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各式各样千变万化的语言形态及特质。所谓“体”,是指形成事物的本质或本体。比如:一块砖,泥土就是它的本体。一块冰,水是它的本体。而对于语言来说“声音”就是本体。由于本体条件的不同,会产生高,低,厚,薄,大,小,不同波长的声源,语言中最基础的第一个元素“体”便存在了。所谓“相”,是指事物的表象或外在形象。比如:一块红布,棉丝是质体,红是它的色彩,而红色的布就是它的外在表象。又比如:莎士比亚的塑像,它的“体”和一块砖没有分别都是泥土。而它的外在形象,也就是“相”却是莎士比亚,即使“体”与泥土相同,也不会有人认为它是一块砖。那么语言中最基础的“声源”即“体”,也必须由它的外在表象也就是“相”来表现。就是由口齿唇舌吐字器官的修饰及声带发出的不同的音律而形成各式各样的语言,如:中国话,英语,德语,日语等。而任何一种语言中又有圆润的,沙哑的,高亢的,低沉的,标准的,地方方言等,甚至于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如:真诚的,虚伪的,睿智的,愚昧的等外在差异,形成了语言中的第二个元素“相”,它的外在表象决不是简单的“音色”所能含盖的。

  而“用”是指:基于“体”和 “相”而形成的各种类型语言的不同用途。比如:一个演员,身体是“体”,外表是“相”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就是“用”了。让一个年轻的演员演一个年迈的或是年幼的角色显然是不合适的。让一个文弱的演员演一个粗犷彪悍的角色也是不合适的。同样,语言也是如此。语言的种类很多,如:新闻播音,译制片配音,小说及评书联播,相声语言,商业广告配音等,如果以相声语言去播新闻,或用商业广告语言来说评书,肯定会很怪诞。语言类型的不同用途,组成了语言中第三个元素“用”。

  这样我们便了解了语言中“体,相,用” 三个基本元素的概念,如果你是一个在语言上有所追求的人,不妨可以试试,针对自己的语言,做出一个判断,看看在哪个元素上存在或出了问题。如果是“体”可以从针对性的发声方法训练有效的教正及开发你的声音。如果是“相”便可从改善吐字归音及语言习惯和提高鉴赏力入手。如果是“用”就要在自己的语言特质和对口专业项目间做一个调整了。其实一切事物及问题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认为,只要运用好适合自己的正确方法,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语言特质,发现和解决相应的问题,发扬和树立自己语言的风范,再通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和实践,我想“体,相,用” 三个基本元素的相互作用,一定会在你的语言中裂变和爆发。

  4、“口齿唇舌”——我们的第二副“声带”

  有些人一直认为“声带”是我们的发声唯一器官,我认为其实不然。“口齿唇舌”不但能发出声音,更是能帮助“声带”修饰语言的最重要的器官,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副“声带”。试想,如果我们不用“口齿唇舌”,而只靠声带发声,语言将不复存在。但又有多少人关注过“口齿唇舌”对一段完美语音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呢?通过意识指令和气吸,调节喉部肌肉,会让我们的声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完成语言中音律及音色的变化。而吐字归音则是由“口齿唇舌”来完成的。一段语音中吐字归音是否精准,和“口齿唇舌”的运动习惯息息相关。

  我们还是拿标准普通话和地方方言做比较,除了规范四声及标准音律的差别外,吐字归音的标准及规范与否亦相去甚远。所以,如果说我们语言中的“声源及音律”是一张张各具特色的“脸”,那么由“口齿唇舌”完成的吐字归音就将是它们丰富多彩的“表情”。尤其在商业语言中,这个“表情”尤为重要。在商业语言中,除了“声带”发出声源的音色以及音律的变化外,吐字归音的特色,是非常关键的,将决定其语言的风格特质。

  为什么说吐字归音将决定语言的风格呢?有很多好的配音员,既可以配译制片或影视剧中不同性格的人物,又可以配各类题材风格迥异的广告及专题片,而“声带”对于他来说只有一副,也就是说声音的“本体”只有一个,那么为什么他能够驾驭如此多的风格题材,亦展现不同的语言特质呢?抛开情感塑造能力的层面,单从技巧上看,这些多样化的风格不可能因 “声带”而变化,“声带”只能提供声源和音色,无法决定语言中的风格。而“口齿唇舌”所完成的吐字归音才是唯一可参与语言风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有很多人以为练好了声音就能练好语言,每天早上不停的“啊啊啊哦哦哦”的,指望练好一付声带来提高语言功力,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声带所发出的声音即“声源”,在语言三元素中只是“体”的作用,即使把声带练得象牛一样粗壮也无济于事,语言功力的提高同样会很缓慢。而“口齿唇舌”所完成的吐字归音是语言三元素中“相”的作用,而它的重要性在于表现和表达,是语言色彩与特质的关键。因此,我认为要在“相”上多下功夫。当然“相”还包括音律及气韵和技巧的变化,并不光是吐字归音所能涵盖,我以后会分别细谈。既然还有很多人都在直着于“声带” 所发出的“声源”的好坏,那么不妨把“口齿唇舌”且当做我们的第二副“声带”来多加珍重吧!

    如果您想配音,请加我们的在线QQ配音客服专员,我们将为您提供高品质的配音服务:如果你对小样比较满意,欢迎向我们咨询有关配音事宜,我们将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谢谢。
[经验技巧]更多精彩文章欣赏
[配音社区]其它最新美文欣赏
平台公告区
[平台新闻]优优配推出网配行业终极共赢运营模式
关注度:77542人次
[平台新闻]世界卫生组织与优优配的故事
关注度:10661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