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配(www.uupei.com)】坐在宽大沙发上的客人,有的望着窗外的车和人来来往往,有的与朋友窃窃私语。咖啡馆的二层,比荧屏上看起来更娇小一些的陈滢已在一个幽静的角落,陷在沙发里,看上去心情和身体一样放松。言谈间,她依然是淡淡的笑容,一如电视上现场解说时的表情。时间仿佛被拉回到不久前的温哥华。但要是聊起解说,那是近十年前的事了,那时的陈滢初出茅庐。
陈滢,播音英语专业,双学士。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现为CCTV-5解说评论员。
摸爬滚打,十年磨剑
“你现在被称为美女解说,网络上的人气很旺。”
“其实,我有点反感‘美女解说’的称呼”,接着就是解释,“现在,只要是女的就被称作是美女,当你和那些明明一点都不漂亮的人归为一类,我倒宁愿不作‘美女’”,这话挺有意思,自信中透着点机智和幽默。电视中的陈滢,在眼前一点点生动起来。
“我知道冬奥会后更多的朋友知道了我,这没有什么,以前是我缺少舞台机会罢了。这次并不是我解说最好的大赛。”短短几句话里,包含故事,也透着定力。“就好像郭德纲说的,‘一夜成名?是哪一夜啊?你告诉我,让我也激动激动!在你认识我在那一夜之前我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了。’”十年前的陈滢,还是央视的一个配音编辑,她的解说之路,的确也不短了。
播音专业,配音编辑做起
2001年,还未大学毕业的她进入央视实习,第二年正式工作,刚开始做一些翻译、配音之类的幕后工作。“那时,在听译国外带子的过程中开始留意人家是怎么解说的,然后模仿学习,后来逐渐加入自己的东西。”本科是英文专业的陈滢从小一直学习舞蹈,再加上对音乐有天然的敏感和喜爱,这让她对花样滑冰运动开始着迷,并一发不可收拾,就这样默默积累着,一晃几年。
机会给予有准备的人,但同时,机会也需要自己争取。2004年11月,中国花样滑冰大奖赛时,这位配音编辑勇敢地向领导请缨。“当时领导告诉我,你只有这一次机会,不行以后就永远不要再提了,结果——我被认可了。”
现场解说,好比在刀尖上跳舞
回忆起当时,陈滢一语带过,显得十分轻松,但解说员这个行当远非“风光”二字所能概括。为了“备战”温哥华冬奥会,陈滢准备的资料有三盒A4纸之多,但实际解说中可能用到的也就十分之一。付出十倍的精力去准备,是因为没有谁能预料比赛现场会发生什么情况,而不论什么情况,解说员都应当及时去解读分析,告诉观众。
在陈滢看来,“现场解说,好比在刀尖上跳舞”,自己在控制喜怒哀乐的同时,还要把现场的热烈气氛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其中的分寸很难掌握,在比赛现场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工作,对评论员的自控能力要求极高,既要全神贯注理性地分析比赛,又要感性地传情达意。
在陈滢眼里,现场解说带来的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乐趣,能激发出她的激情。以至于转播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无法平静下来。陈滢戏言自己总是“入戏太深”,“朋友们都说我是性情中人,也许吧,因为我已经把花样滑冰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了。”
每当比赛的音乐响起,陈颖就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全部的注意力和情感都集中在比赛当中。也许是和以前学舞蹈,学表演的经历有关,“在我眼里,每一段音乐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套节目都是一出戏,那一刻一切都是我的。”
天道酬勤 美丽天蝎的低调人生
她说,这一切都只是天道酬勤。“身边的朋友曾说过我是个工作狂,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想想也是,虽然有时候累得要趴下了,不过心里还是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毕竟把节目做好是最重要的。”
“解说是我的工作,我把它当做自己的事业。有时候想到一个好的想法,我会半夜爬起来记在本子上,否则睡不着觉。至于观众或者网友的评价,我经常关注,也非常在乎。因为一个字的疏忽,你都可能被骂得狗血淋头,当然有鲜花掌声就有臭鸡蛋,所以你要负责任,更要回报那些支持和喜欢你的人,比如我博客上的那些朋友。”她说,博客是自己“心灵的港湾”。
现场解说是一门永远有遗憾的艺术,哪怕陈滢是追求完美爱走极端的天蝎座。“天蝎座的人追求完美,爱走极端,普鲁申科就是如此。”陈滢坦言在工作中会有“强迫症”的倾向,“不成功便成仁。”
当谈话转向工作之外,低调的陈滢并不愿意人们过多关注她的私生活。不过,生活中的不少趣事也让她颇为得意。“有时间喜欢宅在家里,和妈妈一起做做饭,收拾房子,洗衣服,这些家务我都喜欢,我把这些当做是工作之外的放松。我也喜欢看电影,不过放的碟都是历史呀战争呀或是有关哲学的片子……”这次没有解释,只是哈哈一笑:“我除了外表和性别是女人,这儿(用手指了指脑袋)和中年男人没啥区别,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