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配(www.uupei.com)】优优每日配音行业新资讯,杨立新谈给张国荣配音:我用声音去塑造一个形象。
主持人何东:如果当时张国荣的程蝶衣和周星驰的所有电影,要是没有这个配音,将在内地失去影响。这两个非常特例的,尤其是周星驰的电影和我看过的《霸王别姬》里的这个,如果拿那个到去说话,就坏了。
杨立新:就更完了。
主持人何东:当时英达为什么推荐你去?
杨立新:这真是独一无二,他们在这个之前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投资方不认可他这口音,说陈凯歌他们由于三四个月的拍摄过程,说他一直练,他练确实有些许的进步,他们听得时间长了,就觉得进步不小。等把片子剪出来之后,投资方一听,冷耳朵一听,差得太远了。说小时候还是北京胡同里边的小孩呢,长大了怎么成港台口了?通不过。然后就开始在北京配音圈里到处找人,甚至英达自己说,“我都想试一试,因为听的时间长了以后,我觉得这个音色能模仿出来。”还进棚录了一下,录了一下说“你自己听一听”,一听根本俩声根本搁不到一块儿,因为它里边有三段戏是保留着张国荣自己的声音的,他跟旁边的人物摘不开了,必须得保留着。所以,必须得像他的声儿,弄来弄去把所有配音的,能够有可能配上这个声音的人全都试过了,几乎就失望了。然后,录音叫陶晶,陶晶现在也是录音大师了,说算了,你放弃了,这时候英达说给你找一个人,这个人的声音且不说,说他能唱京剧,还能唱旦角,他跟京剧界好多人是朋友。
我觉得这一点说得特别好,就是“他跟京剧界好多人是朋友”,我看着他那个片子的时候,我脑子里出现的声音形象是张君秋在哪次电视里讲话的声音、那个感觉。因为京剧唱旦角的人,一用小嗓之后,他生活当中声音反倒有些暗,有些哑。现在再接触一下梅葆玖什么的,都能感觉到这样。所以,张国荣那声音,声音的音色还真是挺贴的,因为他自己做过音带小结。但是我这个声音是受过训练的,是有那个明亮色的,我必须得把明亮色拿掉才能贴上他的声音,才能跟那三段接上。
然后,我说你必须得给我扒一个带子,我回家看去,因为配音有一个特别大麻烦的事儿,电影把荧幕一打上以后,那边就挂上一个录音的演示磁片,它没声音了,它不像电视还给你一个声道,你能听着呀。你不听张国荣的声音可以,你不听对手的声音,生活当中很多动物性的那种适应你都感觉不到了,咱俩人在这儿谈话和面对着两百人我的大声、你的大声讲话调不一样,人是经常根据客观环境调整自己的音量、音色、感染力。所以,我必须得知道对手的戏、对手的音量是多大。
听了两天这个声音,看了两天那个带子,然后进棚录的时候,那个棚也大荧幕,它是台子在棚里边的,我说陶晶,你把这话筒给我往前挪,一直挪到距离荧幕只有两三米的地方。他说干嘛啊?我说你把话筒升起来,一般的话筒在这儿,为了能够让声音更明亮。我说,你把话筒给我升起来。“还往上升?”我说,“还往上升”。他说,“干嘛?”我说,“我仰着脖说话”,这是我自己悟出来的一个方法。因为你看京剧演员,花脸的声音特别明亮,他们有一种说法叫脑后摘筋儿,实际上用的是头腔共鸣。所以,我教过别人一个方法,如果你在卡拉OK上不去了,你把头低下来,声音就靠上靠前了,就把头腔共鸣用上了,因为声音是从这儿打出来的。
我把这个道理反着用,我说,你把话筒升起来,我把脖子仰起来,声带直接出来的声音是没有经过头腔的,声音是暗哑的。他说,“嗯,这声太像了!”录了第一段,陶晶就说,“哎呀,杨立新呀,如果我真的闭着眼睛的话,我以为就是张国荣的声音。”他是录音师的耳朵。所以,这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上解决了音色的问题,另外一个由于我跟京剧界的很多人是朋友,我对京剧界人的这种感觉太熟悉了,我知道一个唱戏的人面对一个事件是怎么样的反应和感觉,我有。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我是给他配音,不如说我拿声音创造了一个形象。
主持人何东:有一个事儿请教你,刚才我一听你刚才说的就比较专业了,录音师的耳朵,摄像师的眼睛看东西都不一样,说话吐字不清,这有得练吗?
杨立新:可以练,您是说谁呀?
主持人何东:说我自己。
杨立新:您就这样就够了,挺清楚的了。
主持人何东:不,一说急的话,就容易快。真是请教你,怎么把这个话给说得清楚?
杨立新:就您来说,特别简单,您声音比较靠后,您把声音往前推,就是侯宝林说的那个“这事儿咱们这么办吧”,必须得往前推,“要不咱们这么办吧”,“要不咱们这么办吧”,你怎么说怎么别扭,您把声音往前推就没问题了。